
黄河古镇 局部
马建茂
陕西, (1978-)
— —
《古村一隅之一》油画 80cm×100cm
高台民居之二 120×160cm 布面油彩 2017
《黄河古镇》油画 90cm×150cm
《高台民居之二十六》油画 90cm×150cm
夏日古镇之八 100×120cm 布面油彩 2018
古邨一隅二 80cm×60cm
马建茂,1978年生于陕西咸阳,现居河南平顶山,200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教于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高等美术教育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油画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等国家及省级展览并多次获奖。他的作品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吴冠中艺术馆、敦煌艺术中心、上海青浦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
马建茂师从崔国强,这种以深厚、凝重为基调的美学追求对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画画,勤奋踏实且悟性极高;与同龄人相比,他成果颇丰。他的作品取材于现实,创作态度朴实真诚,充满感情。在他的作品中,构图、色彩、笔触、肌理、时间感、空间感,都与表现对象自然融合,呈现出生动感人的整体气质。
他对人物的描绘更倾向于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在这样的表达中包含着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着的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同情。
马建茂表现古老民居、街巷的一系列作品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对于今天居住在钢筋水泥建筑里的人们而言,这种生活环境已经相当少见,画家选择把它们作为表现对象,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和立场。
伫立于画前,很容易让人回想到慢时代,感觉面对的是某段历史,是现代人在当下语境中对过去的审视,这审视里有怀念、有叩问、也有发现。老屋在时光中沉默,这沉默略显孤寂,但不柔弱;相反地,以大色块、大透视角度、强烈的明暗对比构成的画面,张力极强,显示出近乎悲壮的宏大气魄。同时,画家用轻松灵活的笔触表现出丰富的细节,为画面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情趣,耐人回味。
画家似乎非常享受这样的创造,他避开喧嚣,投入大量的时间在画布上挥洒他的激情,一面老墙、几扇旧窗都被他重新赋予了生命力和个性。
马建茂笔下的建筑仿佛具有某种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中华文化,诞生于建筑产生的时刻,并在岁月里历经打磨,直到画家遇见它、面对它,以全部的智慧和能力对它进行理解并试图交流。难以言表的厚重感和交流上的断层也使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淡淡的惆怅,这惆怅又以怀旧的名义归于美好,最终让人感到愉悦。
马建茂还有一些风景作品,如《古刹巷柏》、“鱼港”系列等,则以高雅的色调塑造出优美的景象,表现出物体深沉的存在感,观感轻松,极具诗意。
节选自《凝视、叩问与发现——青年油画家马建茂作品的精神内涵》
文│王巾 赵华超
高台民居之八 80×120cm 布面油彩 2017
《高台民居之二十七》油画 80cm×120cm
野三坡之五 80×120cm 布面油彩 2018
夏日古镇之六 90×150cm 布面油彩 2017
《古镇余晖之一》 90×150cm
《喀什午后的阳光》 90cm×150cm
第八届“中原画风·河南省青年优秀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古镇余晖”系列之六》 90×150cm 2017年
高台余晖之一 120×160cm 布面油彩 2018
《“高台民居”系列之十九》 80×120cm 2017年
《“高台民居”系列之八》 80×120cm 2017年
高台民居之十三 80×120cm 布面油彩 2018
《高台民居至二十八》油画 90cm×150cm
《夏日古镇之八》油画 90cm×150cm
《古镇余晖之十》油画 90cm×150cm
《织布坊》油画 60cm×80cm
高台民居之十五 80×120cm 布面油彩 2018
高台民居之十八 80×120cm 布面油彩 2017
高台民居之十九 80×120cm 布面油彩 2017
玉米地之一 90×150cm 布面油彩 2018
玉米地之二 90×150cm 布面油彩 2018
玉米地之三 90×150cm 布面油彩 2018
玉米地之四 90×150cm 布面油彩 2018
梨花三月 60cm×80cm
《矿工》
《矿工肖像系列》
太行人家之一
《酣》 150x90cm
《高台民居之五》 80×120cm
《高台民居之十二》 80x120cm
《高台民居之二十二》 60x200cm
《高台民居之二十四》 60x200cm
《古镇余晖之七》 80×120cm
《古镇余晖之九》 80x120cm
《“夏日古镇”系列之六》 90×150cm 2017年
………………………………………………………………………………
来源: (ID:) ,转载请注明。
………………………………………………………………………………